23176ab14a781271c17048160427760e

【台灣法律】大法庭見解出爐 壽險保費可強制執行!法院民事執行處忙翻

引文:

台灣保險業蓬勃發展,投保率不斷創新高,國人平均每人持有2.6張保單,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2022年12月9日裁定,人壽保險已繳保費的準備金可做為強制執行標的,不料引發意外風暴。裁定出爐後,各地方法院收到聲請執行人壽保單案子如雪片飛來,其中以台北地院是最嚴重受災戶,因為全台灣21家保險公司中有19家位於台北地院轄區,2023年強制執行案件達20幾萬件,較2022年增加35%,讓法院民事執行處的書記官和執行人員叫苦連天,甚至醞釀離職。

資深法官指出,法院長久以來的主流見解,就是認為保單的價值準備金不是要保人的財產,因此保險給付條件尚未構成時,保險公司當然也沒有錢付給要保人,執行機關也無權命令保險公司終止契約、償付解約金。2016年高等法院法律座談會就是採取這種見解。

上述的法院主流見解,讓政府向保險公司「討債」時有9成敗訴。不少保險業務員在兜售保險商品時,常常以「保險藏錢」的概念,吸引大眾購買。還有一些欠稅大戶不願乖乖納稅,變賣不動產、並將存款提領一空,卻透過「藏富於保險」賴帳,花大把鈔票購買人壽保險。不過這些撇步自從大法庭裁定出爐後,買保險藏錢、避稅的方式都行不通了。

雖然最高法院大法庭見解出爐後,讓債權人多了不少討債機會,可是以前不能執行的保單,累積了幾十年的債務問題,現在一股腦全部湧入第一線法院,也就是地方法院的民事執行處,如何處理就成了地院的大問題。以台北地院來說,2023年未結案件增加了7、8成,而且情形持續惡化中。北院為此設法新增民事執行處人力,並要求各科室檢視有無多餘空間,提供新增人力使用辦公。


浩富解析:

按保險準備金,依105年法律座談會民視提案第19號研討結論及意見評析,執行法院得否依強制執行法第115條第二項規定終止債務人之人壽保險契約,最終審查意見及研討結果皆採否定說。

但是學說一一從各種面向駁斥否定說之見解,茲不贅述。

最終實務於108年台抗大字897號最高法院裁定:「執行法院於必要時 ,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,命第三人保險人償付解約金。」

此一實務見解,立即引起許多對人壽保險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解約金。

有相關民刑事法之法律諮詢,請洽浩信國際法律事務所諮詢。


原新聞出處:【中時新聞網 2024/03/10】